初三读后感:《月是故乡明》读有感_1200字

时间:2024-01-16 11:29:39 佚名 九年级作文 我要投稿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是心底的一轮明月,亦是心灵的归属和依托。随着时间的飞逝和年龄上的成熟,家似乎离我们愈来愈远。每个人的心底深处都会有一个最温和的地方,那里就是我们心中的故乡。


  年幼时的季羡林住在山东西北部的大平原上,这里便是他心念的故乡。他的故乡里面没有山,年幼之时的季先生不知山为何物,未曾真正见过大山的他,体会不到苏轼所描写“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磅礴气势。季羡林先生在故乡的时间只有六年,此后的季先生一直身处他乡,在外漂泊。这六年对于漫长的人生这六年的时光实在是微不足道,但这六年的时光对季羡林先生来说是最珍贵的回忆和留念,而那个回不去的故乡促成了季羡林先生梦寐不忘的求索。


  在离家后的四十年里,季羡林先生在济南十年、北京四年、济南一年,然后在欧洲漂泊了将近十一年,最后又重回北京。在外面的这四十年期间他走过了三十多个国家,即使如此季先生认为最遥远的路还是回家的路。季羡林借景抒情,通过月亮来寄托他对故乡的思念,这也便是对“月是故乡明”最真实的写照。在异乡的四十多年里,季先生也见过了许多地方的月亮,见过了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的月亮,平沙无垠的非洲沙漠的月亮,碧波万顷的大海上的月亮,屹立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的月亮。季羡林先生用“美妙绝伦”和“异常喜欢”来评价这些见过的月亮,但是在他的心里无论这些广阔世界里的大月亮有多么美妙,只要一看到它们,他就会立刻想到在他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的和倒映在水中的那个小月亮;无论外面的月亮多么明亮,都远远比不上他心爱的小月亮;无论离开故乡的距离有多么远、时间多么长,他的心一直忘不掉故乡和故乡的月亮;而家乡的苇坑、坑边的场院、古柳下的篝火与家门前的月亮也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垂暮之年时的季先生居住在朗润园的燕园胜地,那里茂林修竹,绿水环山还点缀着几座土山,季先生用“绝美”这样词来赞美燕园的风景,但无论外面的风光与山水多么的壮丽,季羡林的心里装着的永远都是故乡的小村庄。同他修养的老朋友来看望之时,看到这般风光之后,也会不禁感慨地说:“你既已经居住在了这么好的地方,为何还要回到庐山去呢!”每当看到这样的良辰美景,季羡林都会想念故乡苇坑里的那轮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也已经成为了季先生的常态。


  少年期待远方,成年思念故乡。无论我们未来身在何处,无论离家多远,心里牵挂着的永远都是故乡和家人。季羡林在《月是故乡明》里的情景描写让我身临其境,孩童时的他每天都盼望着黄昏,躺在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在古柳下点篝火乐此不疲。季先生便是把对家乡的思念写到了极致。


  月是故乡明。季先生忘不了故乡的月亮,我们也忘不了家乡的大山与荒漠,家乡的一草一木皆是如此。


【初三读后感:《月是故乡明》读有感_1200字】相关文章: